什么是预制率,什么是装配率

发布时间: 2019-08-19 17:22:42 浏览次数:1932

    预制率、装配率是评价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政府制定装配式建筑扶持政策的主要依据指标。然而现阶段面临状况却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乱。预制率、装配率、预制装配率、预制化率、标准层混凝土的预制率、结构构件的预制率多种名称都在使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这些名词(指标)的概念到底是什么?预制率计算含不含非承重内墙?单体建筑的装配率该如何计算?钢、木等材料算不算“预制”建材?预制率高些好?还是低一些更科学?“三板”应用项目预制率能达到多少?装配式建筑政策该依据什么指标制定?

   要解决些问题要从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说起。

   不同概念名称的提出时间表,国标《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5给出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适用)

   计算公式:不低于20%

   1.混凝土体积计算比较繁琐,不便于核查

   2.部分专家有不同看法:非承重内隔墙、裙房、地下室等部分混凝土体积是否参与计算?钢结构、木结构建筑是否也应提出预制率指标?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实际评价规则中,不含已经算预制率的构件)

   不低于50%

   1.装配率计算只针对单独构件或建筑部品,未提出单栋建筑的装配率计算方法(分6类,各部位装配率均大于50%,视同建筑整体装配率大于50%)

   2.参与预制率计算的构件,是否仍参与装配率计算?

   3.是否需要引入权重?(从评分规则来看,是有权重的)